庄子在《齐物论》中,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:
唯达者知通为一,为是不用而寓诸庸。这句话乍一看,有点莫名其妙;
不过,联系上下文后仔细一看,更加稀奇古怪!
而这,就是庄老先生的风格。
也难怪,人家是得道之人,所谓真人有真知,他讲的话,都是触及本质、蕴含大能量的,如果我们轻易就能听懂,那才叫神了。
近来反复读庄子,有时读得眼睛累了就听,听着吃饭,听着睡觉,醒来接着听……总算得到一丢丢感悟。
要理解这句话,不但要纵向联系,还得横向思考。
纵向当然是参照前后文义,横向则是要结合相关思想、观点来分析。
展开剩余76%先看纵向:
这句话前面,有一大段既饶舌又烧脑的话:
可乎可,不可乎不可。道行之而成,物谓之而然。恶乎然?然于然。恶乎不然?不然于不然。恶乎可?可于可。恶乎不可?不可于不可。物固有所然,物固有所可;无物不然,无物不可。故为是举莛与楹、厉与西施、恢恑憰怪,道通为一。其分也,成也;其成也,毁也。凡物无成与毁,复通为一。唯达者知通为一,为是不用而寓诸庸。具体的解释,太占篇幅,也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。
这段话,如果对于道家思想缺乏了解的,读起来会不知其谓,所以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入手。
其实说到底,这就是在阐释“道”——万事万物不同的表相下面,都有着共同的本质及运行逻辑;
万物本来是一个整体,都出自一个共同的源头。所谓的不同,只因人类的分别心在作怪。
小草和梁柱,外形迥异,但本质都是草木; 漂亮的人、丑陋的人,其本心自性是一样; 再诡异多端的现象背后,引入现代物理学观点,皆是能量的变化形式。所以事物,存在即合理,各有其用。
这些话,懂的自然懂,不懂的说破天也不起作用,不啰嗦。
所以,庄子得出一个观点:不用而寓诸庸。
寓,寄托;
庸,常,用。
前一个用,是人为的分别、判断、乃至安排、掌控,因而改变了事物本身的性状,导致事物内部的割裂! 后一个庸,是指事物平常、本来的样子。 整句话意思是,停止人为的、过度的干涉,还原事物本来的面目,让万事万物发挥各自天然的功用。三自观点:
个人认为,庄子在这里,想表达的,无非是道家返璞归真的社会观、自然观;
对“道”(如果确实感到抽象,可以理解为自然界)来说,没有一个人是无用的,也没有一件事物是不好的、多余的,万物各有其“道”,各循其理,只要不违背大的框架,就该因任其本性。
一言以蔽之,庄子此观点,貌似与老子没有什么关系,但实际上,却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,阐发“有为”(用)之弊,倡导“无为”(寓诸庸)之宗旨。
不要扯什么主义,不要扣什么帽子,让鱼儿畅游,让鸟儿高飞,这只是庄子式的人文关怀。
更多内容:
三自悟老庄:老子说“水几于道”、“处众人之所恶”,何解?
三自悟老庄:庄子说,嗜欲深者天机浅,嗜欲咋就影响天机了?
三自悟老庄:天道酬勤与无为,哪个说法更有道理?
我是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。
发布于:四川省网上股票杠杆平台,炒股加杆杆的平台,大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